
镰刀响在立秋后几日,此时谷子杆叶日见枯干、籽粒变硬、穗头更黄更垂了
人们甩开膀子,在谷子地里耍镰、打、绑缚,汗流浃背,跟割麦之际没有几何异样
也像是在为地步剔头剪发,留住上下一律的谷茬,把谷子杆稞凑数的一根根须发归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谷个子捆把
而后肩挑、车推、驴驼、大车拉,运上了谷场
上场的谷子并不急于脱粒,总要堆放个十了八天,说那是在运用植被后熟的窍道,不妨普及产量
紧随后来,镢头和扦刀子派上用途了
高粱地里,劳作家躬腰探体,一手抓攥稞杆,一手控制挥动镢头砍向稞根,箭竹竿样的秫桔就被放倒在地,一溜纵向叠堆、穗头朝后了
女子跟身上前,拿扦刀子了穗头,入箢箕归集进驮篓、车厢
而后,动车、牵驴送倒场上
而秫桔统统扎成桶粗的捆子,倒腾至地头、沟沿、场边,密密麻麻地立起搭倚成一团团的秫桔攒
哔竟使青纱帐封堵掩饰了百十个天日的遐迩农村,又回到了视线
黄豆也是动镰刀割下的,固然哗啦,哗啦地斗篷犹豫了长久,却撇在了反面
哈腰伸镰揽着豆稞末根割下,连秧带荚也都上了场头
黄土地上呼啦啦地刮着风,刮来了浓重的黄土气息和麦田的香气
空气中飘着杨絮,像秋后的芦花一样,散漫而恣意
喜鹊在杨树梢咔咔咔地欢叫着,随行的老杨笑着说,瞧,它在欢迎贵客哩
在村庄里,依旧是到处的黄土,这里的道路不用铺沙垫石,平铺着的黄土一遍遍地踩实了,便成了路
老乡们都憨厚地笑着,脸色紫铜,那层肤色似乎就是黄土渗进去的结果
他们的话音硬实利落,说话时咬着牙根,一个字一个词地往外蹦,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穿着敞口黑布鞋,裤管子扎紧了,像影视里我们熟悉的样子
大海碗和大提壶,撮进去一把花茶末子,倒进去一暖壶开水,挨个倒上一碗茶
这茶汤不似寻常我在家喝时那么小里小气,淡得若有若无,这茶汤浓郁得像黑啤酒,茉莉花的香气一时弥漫于屋,那种香透着一股子豪气
花生个大如枣,大馒头,大磁碗里大板面,大蒜大葱大烙饼
剥下一头蒜,咬在嘴里嘎嘣脆,大饼卷起一棵葱,往南瓜酱里一蘸,放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嚼着,葱香和蒜香让屋里的空气变得刺激
屋里屋外,尽管屋主人精心拾掇,还有显出黄土的迹象,黄土在这里无处不在,那些黄色的浮土随着空气不经意地飘进屋,落在它想落的地方
屋里看不到镢头和耧耙之类的旧农具,院子里是摩托车和拖拉机小挂车,磨盘和碾子也消失了,碾子翻转过来,打平整了,成了天然的石桌子,落在一棵枣树底下,农业的概念已经进化到了机械化的阶段
一把用钝了的镰刀被主人改造成了一把挂钩,悬在枣树上用来挂刚收获下来的蒜头
阳光从空旷的地方无遮拦地泻出院子,五月的晚些时候,枣花的香气将让树底下成为香气的天堂
我注意到了院墙根堆着的一些老南瓜,已经从里到外红透了,那红色似乎要透过粗糙的表皮直映出来
老人说,这是咱们老家伙的口粮,吃起来松软香甜不费劲,比啃老玉米省事多了
老人的脸上是北方常见的那种紫铜色,往黑里透着亮光,他的牙像秋后的玉米,被人啃得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颗,高低错落东倒西歪,还让烟渍得焦黄
老人说话的时候,嘴角边挂着白色的唾沫,他的脸像一块被风吹干的塘泥,皱纹深而且边缘清晰,眉框有些浮肿,半白的眉毛像秋草一样纵横支楞着,染着岁月的霜粉
老人说:好好的地就要撂荒了,这孩子死活要起这什么厂子,那玩意儿能出得白面么?啧啧
老人面露不悦之色,他在数落自己的小儿子
他的小儿子去了南方十几年,已经成了一个大老板了
老人说,还是咱北方好,麦子玉米白面馒头,烙饼蘸酱就大葱,啥想法也没了!他拿起一个水萝卜,吭哧咬了一口,里头露出水绿色来
老人的幸福生活就是如此简单,其实,生活本来就是如此
院子里的阳光让我怀想起南方,它在数千里之外,此刻是否也阳光灿烂?
这种交易结算在当时是进步的,靠的是“诚信”两字,那时很少有拖欠,经济往来井然有序,那是非现在经济社会所可比拟的
作为外账房要把这些账务疏理清楚是很吃力的,有时帐轧不平,晚上工作到深夜也是难免的
可是你还没向我请教问题呢?他一脸的懵懂表情
我经常在闲暇时去民众中间走走,有个地方每天必去,就是来当天给了馒头的老婆婆
老婆婆守寡数十年,无儿女,在她那破败的茅草屋里,到处散发着苍老和死亡的气息
那种气息有一种腐烂的味道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