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歌声从桑地里传出来,老人用他那苍老的声音,断断续续地唱着故乡的民谣,那婉转起伏的腔调,叙述着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,淡淡的忧伤,把自古从来让人肝肠寸断的别离,诉说得淋漓尽致
小男孩一边嚼着桑椹,一边用他那漆黑嘴唇唱着儿歌
两个人在桑地里慢慢地行在走着,桑地承载了两代人的内心世界,开展了两代有人故事
老人的故事早已结束了,歌声里流淌着的都是回忆
孩子的故事还没有开始,他只能把学校里学来的歌词,一遍又一遍地在桑地里唱起来,填充叶片拂动时桑地里的寂寞
她的回答让我感觉到了缚衍的气息,我再也忍不住了
/>三人一夜 那天我睡到半夜醒了
很突然,不是被爹妈说话声惊醒的
但我醒来的时候,爹妈确实在说话
爹围着被筒,面朝窗户
妈说,像起火了
爹嗯了一声
妈说,怕是谁家白天烧萝卜地,留下火种了
爹没应
头伏萝卜二伏菜
在村里,不会种地的小孩也会随便念几句时令语
村里人喜欢种“熟地”
新辟的山地用火一过,潮湿,温热,地力十足
高粱,糜子,小豆之类的杂粮,种哪样收哪样
萝卜地一定要烧一遍才能种,不然生地板儿会生蛆,萝卜烂根
被窝有些闷,我稍稍探出头,妈没开灯,屋里黑,爹只是个模模糊糊的一截影子
我想妈肯定说的不对,立夏到小满,种什么也不晚
可现在眼瞅着要立冬了,漫山遍野黄树叶,松软的土地结一层硬甲,河水枯了,这时节还种啥
爹不回妈的话,就是反驳妈的意思
有一点妈说的没错,是起火了
爹不知什么时候把窗帘撩起来,挂在窗框的钉子上
我们家跟我现在用的窗帘不同,我现在用的窗帘,棉质,柔软,挺阔,色泽温和,机器提花
那时的窗帘是用穿破的裤子,过性的毯子,碎布,或麻花被面拼制缝合,笨重,厚,杂乱,但作用不变,挡风雨,不露私密
我欠身看,玻璃上印着一片红色,好像就在院子里一样的距离
跳跃着,越来越耀眼,照亮一片一片的繁星,月亮很白很大,夜因此格外静寂
第一次看到黑夜里的红色,光焰舔噬深蓝的苍穹,我有点恐惧,害怕它把天烧个窟窿惹出大祸来
我不敢出声,往被窝里缩缩身子
夜很冷,鼻子尖冻得发凉,不知是紧张还是怎么,感觉膀胱发涨,小腹鼓鼓的------但我不想下地,找那个放在灶膛口的瓦罐
只好硬憋着
妈捅了捅爹,像南窑那边
爹呆半晌,终于用一个字证实妈的判断
妈不作声了
爹像一截影子戳在炕上,三个人呼出的气流在暗中碰撞,互相询问,再小心翼翼散开
爹那时有预感,他脑子蛮好使,像长着算盘珠子
但从来没听他提过
爹把很多事烂在肚子里,忘记了
爹真的忘了吗,有时我想问问他,想了很多年一次没问,我怕那些话像钩子一样钩起爹的心事
爹摸黑套上秋衣秋裤,嘴里说,我去南窑看看
妈没拦挡,妈嘱咐带个亮,快去快回
你领孩子先睡吧
爹一开门,冷飕飕的风灌了一屋子
爹的脚步咚咚响,敲得我心里一颤一颤-----南窑的半山腰,有一垛柴,我和爹花去一春天时间积攒的
每天下午一放学,爹就和我扛着斧子,锯,麻绳,镰刀,上南窑剁柴禾
我把一人来高的小柞树,核桃楸,桦树,暴马丁香锯倒,爹拿斧子剁,肢解
树梢和碗口粗的树干捆成劈柴
一天一天,林中闪出一片空地,爹计划,老秋把柴禾拉回家,明年种豆子
我不情愿跟爹一块干活,日头卡山脖子也不收工
我说爹像地主老财,像周扒皮
爹不乐意,挖苦我
我私下偷偷恨爹,想象刀豁破他手掌,斧子砍了他脚,或者树桩子把他绊倒,伤了胳膊腿
这样就能歇一阵,闲几日,痛快地玩
每次,路过这个荷塘,都免不了一番伫足;每次,都期待着那夏日之荷早些盛开,早些,再早些
“美人出南国,灼灼芙蓉姿”,那样的娇美与芳华,无法不让人期待
发高烧,怎么办?还是吃中药
我们一发高烧,父亲总是会说,他去村里人家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退烧药
出去不一会儿,就回来了,说找到药了,叫我们找来碗,把一颗什么药放在碗里,捣碎了,然后叫我们兑开水喝下
很多时候,我们的高烧也就果真退了
若干年之后,父亲告诉我们,哪里能找到什么药,那是他到老屋墙角里找到的一种大蜘蛛,怕我们不敢喝,故意捣碎了,不让我们看出来
我感到惊奇,什么样的蜘蛛,竟然有退烧的用处,想再叫父亲找一只给我们看看,父亲付之一笑,说老房子都拆除完了,哪里还能找到那种大蜘蛛呢
不过,我知道,如果当初父亲告诉我们是蜘蛛,我们是绝对不敢吃的,那时我们见到毛茸茸的蜘蛛的样子都是会害怕的
我不知道,父亲是从哪里知道吃蜘蛛可以退烧的
感谢蜘蛛,牺牲了他们无辜的生命,却多少次救活了我们兄弟三人